硅基太陽電池生產工藝概述 ——硅片處理與制絨工藝
光伏行業正在面臨著新一輪的技術改革,電池片和組件的制作過程中會用到許許多多工藝,「愛疆科技」本期為大家帶來清洗制絨的介紹。
太陽電池中一個主要的光學損失是表面光反射。拋光硅片的表面光反射損失達34%,為制備高效率太陽電池,反射必須減小到~10%或以下。在晶體太陽電池中,常在硅片表面制作絨面,絨面的表面光反射減少,意味著更多的光進入太陽電池,因而產生更多的光生載流子。同時,有效的絨面結構使得入射光在表面進行多次反射和折射,改變了入射光在硅中的前進方向,延長了光程,產生陷光作用,從而也增加光生載流子的產生。
硅片絨面的陷光示意圖圖片
金字塔3D圖
目前制絨工藝主要有:
一、硅片損傷層刻蝕
采用切片工藝將硅錠切成硅片,將在硅片表面造成切割損傷并殘留雜質,硅片損傷層和殘留的雜質將不利于電池性能的提升。下圖是單晶硅片表面形貌。因此,在進行電池制造工藝之前很有必要對硅片表面進處理和檢測,以保證消除損傷層和殘留的雜質。實現刻蝕目的的常用工藝是堿液刻蝕,最常用的刻蝕液是NaOH、KOH或TMAH(四甲基氫氧化銨)溶液。因不同晶面的硅原子間具有不同的能量,堿液刻蝕過程呈現出各向異性,但是可以通過調整刻蝕條件改變各向異性程度。
完成損傷層刻蝕后必須將硅片清洗干凈并檢測,不能存在殘留物,這將影響后續制絨工藝的質量。
金剛石線切割單晶硅片(切割痕跡明顯可見)
二、堿制絨
光伏產業中約95%的太陽電池由單晶硅硅片和多晶硅硅片制造。硅晶體是金剛石晶格結構,生產中常用的是{100}單晶硅硅片,因其比較容易堿制絨。堿制絨是指用堿溶液刻蝕硅,在其表面形成降低光反射的結構,造成各向異性刻蝕,硅片表面制備出金字塔結構,如下圖所示。制絨和損傷層刻蝕的最大不同是刻蝕度,為增強堿液刻蝕的各向異性特征,制絨工藝刻蝕速度必須要低,如2μm/min或者更低。
硅金剛石晶格結構
硅片表面隨機分布的金字塔結構
影響堿制絨工藝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:
a. 制絨前硅表面質量:制絨工藝硅表面殘留物或缺陷比較敏感,在進行制絨工藝前需要進行檢測,以保證硅片表面絕dui清潔。
b. 刻蝕時間:刻蝕過程存在金字塔的形成與腐蝕,刻蝕時間過長則金字塔形狀將被破壞。
c. 刻蝕液濃度和反應浴溫度:如上所示,為實現各向異性刻蝕需要通過控制刻蝕液濃度和溫度。
d. IPA的濃度:IPA能夠從反應液中不斷蒸發,影響刻蝕進程。
三、酸制絨
酸制絨是對多晶硅硅片表面進行粗糙化處理,以降低光的反射作用。多晶硅由不同晶向的晶粒組成,不適合使用堿溶液進行各向異性刻蝕。這是因為不同的方向刻蝕速度不同,導致硅厚度非均勻變化。另外,多晶硅硅片中存在大量晶界,在使用堿液刻蝕時晶界處的刻蝕將產生位錯,影響電池性能。
酸制絨后多晶硅硅片表面
酸制絨過程是各向同性的,意味著所有晶面或方向的刻蝕速度相同。硅片表面經過腐蝕減少光反射的功能依賴于硅片表面的缺陷,缺陷在刻蝕時將優先刻蝕,而缺陷主要來自于切片工藝。酸制絨后硅片表面如上圖所示,該類絨面的陷光效果比單晶硅硅片金字塔結構差。酸制絨過程一般用HNO3、HF的乙酸溶液或水溶液完成。酸制絨的硅刻蝕速度比堿制絨大,主要由化學濃度和反應溫度控制。
四、檢測
在制絨過程中,需對待測物的表面進行檢測,獲取2D/3D表面形貌、分析微觀輪廓幾何尺寸、粗糙度、平整度、曲率、面形精度等參數指標,提供依據ISO/ASME/EUR/GBT四大國內外標準共計300余種2D、3D參數作為評價標準。
制絨前后硅片的反射率對比
上圖是剛切好的硅片、去損傷層后的硅片以及經過堿性溶液腐蝕制絨后硅片的反射率對比。從圖中可見,制絨后硅片的反射率大幅下降,只有10%左右,表明通過堿性制絨形成金字塔結構,達到了良好的減反射陷光作用。
國內外很多企業和實驗室都在積極研發更耐用,效率更高的光伏產品,對工藝、技術以及檢測的要求也愈來愈高,「愛疆科技」是專注于光伏檢測設備的專業品牌,助力光伏行業快速發展!